【EC Portfolio News】航天驭星 测控星/箭超300,我们慢慢从“做成”到“做好”

2023-12-08


      12月5日,随着谷神星一号遥九运载火箭“一箭双星”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航天驭星有偿测控服务的卫星、火箭数量也突破了300大关,在国内商业测控市场遥遥领先。


       三百多次任务,三百多次挑战,驭星人用一次次的实践来证明“专业、高效、可靠”,践行“让卫星更好用,让卫星更易用”的承诺。


      在这个新的起点上,让我们一起听听驭星人的故事。“第一次担当任务指挥,我把大家吓了一跳”


      系统总体工程师贾晓宇第一次当总指挥,担任的就是运载火箭发射任务的测控系统总指挥。


      “当时全公司执行过商业运载火箭发射任务测控保障的就那么几个人,我只是观摩学习过,而这次其他人都临时被安排执行别的任务,只能我硬着头皮上了。但是我这个人平时有一点点内向,就是社恐,和大家说话都会小心翼翼,突然让我担任指挥岗,一开始我是非常紧张甚至是害怕的。”



      运载火箭发射任务的时统系统并不对外部开放,所以外部参与任务单位的测控系统总指挥有一个特别关键的任务:通过提前约定好的通信手段从发射场前方任务参与人员处获取发射任务T0时间,再向各参与任务站点进行通报。


      T0时间就是运载火箭点火起飞的时间,是运载火箭飞行弹道计算与控制的时间起点。测控系统需要根据运载火箭系统提供的理论弹道提前预设跟踪程序,再根据实际T0时间消除与理论起始时间的误差,保证测控系统地面天线的跟踪精度,所以必须要及时、清晰、准确地向各任务参与站点通报实际T0时间,各航区站再根据实际T0时间刷新跟踪程序。


执行任务中


      “那次任务,T0是位于发射场的用户通过电话的方式知会我的,当我这边接到电话的时候,留给各个站点的操作时间就不多了,再过数十秒,火箭就要进入中卫站测控范围了。当时的情况非常紧急。



       “为了能够胜任这个指挥岗位,我认真地准备了很久,做了很久的心理建设,非常害怕自己掉链子,耽误了任务。


      “实际执行任务中,一开始我也不太能放得开,声音还是弱弱的,小心翼翼,但这时候情况紧急,我也顾不了那么多了,我鼓足勇气大声通报出T0时间,一下子把大家吓了一跳。但效果却很好。



      “各站点反馈已根据T0时间修正跟踪程序后,顺利接力捕获目标,跟踪正常。我的紧张情绪顿时消失大半。于是,我继续大声下达了后续每一道口令,各个岗位的同事们也都集中精力,圆满完成了本次任务的测控保障工作。”


      贾晓宇讲述这段经历的时候,仍然是一贯的轻声细语,但语气中充满了沉淀下来的沉着:“我必须让自己大方且严肃起来,注意力高度集中,也才能要求别人注意力集中,当好这个总指挥。”


      “可以谈一谈理想,而不会显得傻傻的”


       “我以前公司的同事,大家更多的只把工作当成一份‘工作’而已;现在在驭星,大家是把工作当‘事业’去做,投入会更多,回报也更多。在这里,可以谈一谈理想和使命,而不会显得傻傻的。”软件设计工程师吕海龙说。


      今年上半年天龙二号运载火箭首飞,是他印象最深的一次任务。为了这次任务,驭星团队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对外与用户详细对接接口指标;对内对人员及各自负责的工作进行规划调度,周密统筹合理安排;根据用户需求对软件系统作大量适应性修改并反复、交叉验证……同时,在每一个环节都扎扎实实地与用户持续保持沟通,维护着宝贵的信任。“最终,天龙二号运载火箭的跟踪测控任务完成得超出预期,箭遥回传解析出的星箭分离画面稳定、清晰、流畅,我们非常有成就感。”


天龙二号测控任务圆满成功


      “我是从实习生转正的。从小就喜欢航天,喜欢天文星空,后来由于种种现实原因不再提了……没想到,现在又有机会实现我的航天梦。” 测试工程师曹冰说。


       测试工程师相当于软件产品的“质检员”。软件产品,从开发到应用,必须经过严格、周密的测试。驭星的任务相关软件是飞行器和地面站这条生命通道可靠连接的重要保障,但由于用户的差异化需求和商业测控的地面服务属性,经常是临近任务执行还在根据用户各种各样的临时需求进行调整,这就对软件测试工程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利用极其有限的时间在任务执行前根据各种实际和拉偏工况进行反复的测试,以避免任务执行过程中因为软件问题出现失误。


驭星自研航天运管系统软件



       “我在学校学的就是软件相关专业,一开始对公司的业务不熟悉,两眼一抹黑。公司的各位专家、同事,都给了我很多指导和帮助,并且非常耐心和包容。这里有非常好的互帮互助风气和学习氛围,这种氛围可以帮助新的同事更好地了解和融入公司业务。感觉大家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在努力,不分彼此。” “想尽一切办法去完成”


      当年,为了保障四维高景01、02星发射任务,林彤、代鑫和闫金涛要在云南搭建4.5米口径地面站和1.8m便携站,工期只有一个月。


      4.5米站建设在野外的偏僻地带。恰逢疫情时期,他们经历了多次在酒店被管控、无法外出施工的突发情况,眼看着工期越来越紧张,他们毅然决定住在施工地点,买了行军床、速食品,带了锅,加班加点地带领施工。便携站需要搭建在一座居民楼的屋顶上。正值当地的雨季,雷暴频繁,不仅要冒雨搭建,还要随时注意紧急避险。




云南站建设现场


      最终,两套地面站都在任务执行前顺利投入了使用,并圆满地完成了跟踪测控任务。


      被问到是什么信念支撑他们在如此困难的环境下坚持下去时,林彤说:“是对工作的负责吧。这是我的岗位职责,也是公司的重大任务,我们肯定是要想尽一切办法去完成。”


      飞控工程师段旭也对这次任务记忆深刻:“这次任务的飞控的复杂程度远高于以前所有的任务。我习惯早起做一些开发工作,但是怕影响同事休息,我就拿着电脑,在房间的洗手间里工作。”



段旭在洗手间里工作


      “发射之前,我和总师一起思考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写出解决方案,逐个确认无误,列了满满一页纸。发射前一晚,我只睡了两三个小时,早上出发前还在研究方案。整体感觉是非常尽力了。”


出发执行任务前的笔记


执行四维高景任务中


      在雷暴中的云南,在零下二十多度的七台河,在盛夏烈日下的中卫,驭星人都坚守着工作岗位,为客户提供最稳定的测运控服务。“想尽一切办法去完成”、“整体感觉是非常尽力了”,这就是驭星精神的生动写照。


      从“做成”到“做好”,打通运管服务全链条


       航天驭星是一个年轻的公司,今年刚刚度过了第7个生日。驭星也是一个年轻的团队,以80后、90后为主。伴随着中国商业航天产业的发展,航天驭星和驭星人也一起成长着。认真负责是驭星一以贯之的工作态度,快速迭代优化是驭星持之以恒的工作方式。



便携站执行任务现场

      驭星的软件系统经过不断迭代升级,已经能经受住各种实践检验,达到了极高的自动化运行水平。


      软件总体设计师张春悦说:“一开始我会特别紧张,因为经常需要处理各种突发情况。现在,虽然任务很多,但是系统也比较稳定了。我现在不会有太多担心的事情,因为一切都是可控的。”


      吕海龙表示,现在大家考虑更多的不是如何完成任务,而是如何优化流程;还会去考虑这个行业技术发展走向,更重视预先研究,“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怎么样才能做到让软件好用、易用,以及更加的智能化?实事求是地说,目前的状态离大家理想中的样子还有一定距离。”


      近日,公司位于北京总部的新测控大厅刚刚落成,与原有设施相互补充,大大提高了服务能力和任务容量。


新测控大厅


      位于宁夏中卫的“航天云”数据中心项目已经开工建设。项目运行后,将为卫星运营商提供从卫星数据接收到地面传输、存储、分析处理、应用与分发为一体的解决方案,可以综合多家卫星数据,让最终用户方便地获取各类卫星的数据和服务,打破数据壁垒,让数据发挥其最大的功能。


      全资子公司三垣航天也已向着空间操作业务进发,加速研发在轨抓捕、在轨维修等技术,预计会在明年发射具备轨道碎片清理能力的先导试验星。

精河12米站


      近年来,国内商业航天发展势头迅猛,从中央到地方密集发文制定政策支持商业航天发展,卫星互联网热度也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商业航天同仁感受着行业的“风口”,都在向着各自的目标大踏步迈进。展望未来,航天驭星有充分的信心和耐心去迎接更多挑战。在这个商业航天的大时代里,公司将矢志不渝,坚持创新驱动,赋能卫星,澎湃百业。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