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航天驭星:走出商业卫星测控发展新路

2019-01-10

       2018年10月,北京航天驭星科技有限公司宁夏中卫站取得工业与信息化部颁发的卫星测控站电台执照,成为我国首个获得此资质的商业卫星测控企业。

       测控服务是卫星应用的刚需,测控网是商业航天产业的基础设施。2018年星座计划不断亮相,对上游来说,商业火箭发射需求增大,对下游来说,商业卫星测控、数据接收等难题,也给国内商业测控公司带来机遇和挑战。航天驭星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10月,是国内较早成立的商业卫星测控公司之一,面对机遇和挑战,他们大胆布局,致力于走出一条发展新路。


建站布局

       1月5日,航天驭星创始人赵磊在朋友圈发了几张建设图。赵磊告诉行云侠,这是公司位于宁夏中卫在建的测控中心,主体装修已经完成,预计一个月左右就可投入使用,届时将作为航天驭星所有地面站的管理中心,可集中完成上百颗卫星测控。


▲航天驭星创始人赵磊


       我国传统测控中心有两个,分别是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和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北京的测控中心主要承担国家探月工程、载人航天工程等任务,西安的测控中心则主要负责对卫星、宇宙飞船等航天器的跟踪测量任务。

       自主研发卫星地面站和基于云服务的卫星测控中心,可以降低卫星测控成本。

       航天驭星的测控中心选择在宁夏中卫,中卫位于国家几何中心,到全国各大城市的距离均在2000公里以内,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用电成本低,“中卫清洁能源占比50%以上,水和天然气价格相对低廉,电价仅为0.36元/度。”赵磊说。


▲航天驭星宁夏中卫测控中心


       比起一般工业用电0.85到1.8元的价格,中卫用电价格优势显而易见。据了解,亚马逊的亚太地区云中心就设在中卫,奇虎360、美团、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企业数据中心也在中卫。

       测控中心建成后,借助互联网及云服务的优势,卫星数据通过“云服务”在地面站与各个终端进行传输,可实现测控中心“分布化”,卫星管理人员可以随时随地对卫星进行管控和管理,降低管理系统的运行成本。


▲航天驭星中卫卫星测控站1号



       赵磊介绍,在地面站的建设上,航天驭星跟随国家队的步伐来规划,目前基本实现了全国覆盖。

全国地面站的布局是个“大三角”,东北佳木斯、西北新疆、南方海南。

       航天驭星的第一个地面站选在宁夏中卫,第二个地面站选在新疆精河。新疆精河在四个站点中最具地理优势,所有太阳同步轨道的卫星发射后首次飞越中国境内时,精河可以第一个接收到第一轨的卫星数据。“驭星目前在精河有三个地面站。”

      “自有站+合作站”的模式是国际众多商业测控公司的常用模式,航天驭星也不例外。

       航天驭星在东北佳木斯有两个合作地面站,其中一个为独家代理。“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在东北的合作站没有花钱。”

       南方有两个地面站,在福建福州已完成自建的第三个站,也是通过合作模式来运营。另一个海南的地面站正在建设中。

       硬件到位,还需软件加持。软件系统涉及卫星测控任务规划、轨道计算、地面站管理控制等功能,是综合性的管理系统。赵磊透露,航天驭星的测控软件是纯自主开发。“加大研发投入,在卫星测控设备和测控管理工具等方面实现自研,通过采用新技术提升运营效率的同时降低系统成本。”  

       “测控服务很严肃,要给客户提供可靠服务,首先要有能力,我们只有自建才能心里有底,即使合作站由于某些原因不能用了,我们也有基础能力,有底气去跟客户合作。”赵磊说。


服务用户

       基础设施完成以后,更重要的是如何为用户提供服务。良好的口碑,对初创公司的发展无比重要,好口碑可以加速商业公司产品销售和盈利。

       在这一点上,赵磊显得很自信。“目前我们已经服务了15颗卫星,在国内还是首屈一指的。”

      “主要是我们做到‘适度冗余’,我们从来不以指标最高、尺寸最大来说服用户,打个比方,不是所有的货物运输都要用大卡车,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赵磊介绍,基于商业卫星对地面站的需求,航天驭星对我国商业航天现状进行过调研,根据调研结果,针对商业卫星公司的普遍现状,制定了内部的规范标准。“综合商业卫星服务公司近些年的测控服务,我们经过大量的仿真和计算判定4.5米口径天线就可完全满足他们的需求。还有其他设备指标,软件系统指标,我们全部基于这个思维,无需投入大量资金去升级设备。”赵磊认为,商业化就要回归到商业本质,以最低的成本进行最优的服务,这样也更易于被用户接受。

      中国首颗中学生科普卫星“八一·少年行”是航天驭星服务的第一个项目。2016年,航天驭星还负责了高景一号卫星地面站的建设以及卫星的测控服务。


▲参与“八一·少年行”卫星设计制作的中学生


       2018年6月2日,全球首颗夜光遥感卫星“珞珈一号”科学实验卫星在酒泉发射升空,航天驭星利用位于新疆精河的卫星地面站为该卫星提供“第一轨”的测控服务。

       航天驭星目前的客户还有航天科技一院、航天科技五院、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北京九天微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

       走商业化的路子,除了技术过关,定价也很重要。航天驭星按照用户需求和实际服务内容进行个性化定制,服务的内容不同,价格也不相同。“我们的特色在于,根据需求量身定制,提出最贴心的的服务方案和最合适的价格。”

       随着商业星座组网的推进,商业测控将由“面向单星服务”向“面向星座服务”转变。在这一点上,驭星也有准备,“我们曾经用一个站,同时做两颗星的测控。这个在技术上是有一定的难度的,需要一定的创造性。今后会为某一个星座定制一个专属的价格服务的体系,根据功能需求,量身做方案。”

       赵磊认为,航天驭星的优势还在于团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卫星行业出身,对测控的理解会有一些不同,可更有针对性为用户提供服务。

     “地面站共享和商业模式创新并不是我们唯一的优势,我们更强的地方还是硬技术,比如我们的地面站集成、基站研发、测控软件,全部是在走一条新路。”赵磊说。创新的研发,带来两个好处,一是能够控制成本,二是服务效果会更好。


发展方向

       2017年7月,航天驭星获得东方嘉富天使轮融资。2018年12月29日,航天驭星宣布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由元航资本、明势资本及丽盈投资联合投资。

       对公司未来的发展,赵磊有期待也很谨慎。出于战略考虑,目前航天驭星正在着手进行海外建站。



       赵磊介绍,海外建站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选址。“我们海外建站目标非常明确,启动也比较早,但选址很谨慎,作为商业公司,如果选址离中国太近,意义不大,因此我们选择了一些比较难的点,现在已有眉目。”第二是国外政府政策问题,“坚持合法合规是我们开展业务的前提”。第三是经济可行性问题,“建站以后运营成本一定要有优势,否则买SSC等国外测控公司数据就可以了。”

      “目前国内一线的卫星公司有很多都和我们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明确了后续卫星的测控意向,我们也开始尝试为国外用户提供服务。”赵磊说。“下一步会在用户体验上不断改进,重点是技术上的可靠性、稳定性和便利性,这是我们要不断进步的地方。”

       行云侠统计,2018年共有34颗商业卫星成功发射,其中一半卫星的测控工作是由商业测控公司完成,这表明中国的商业测控业务受到了卫星领域的认可。


内容来源: 国际商业航天 许旷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