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勇:投O2O的杀手指标

2015-09-20

    

      刚才我讲到O2O未来应该是online together offline(线上线下一体化),它的核心是技术革新。实际上O2O已经从1.0时代进化到了场景化时代,我们的移动设备、社交网络、大数据、传感器、iBeacons,包括使用地图上的定位系统等等,这些都在改变消费者的体验,同时我觉得也在改变商家价值创造的方式。

   蓝牙近场定位技术,成本低、功耗低,能够实时发现消费者,消除商户与消费者之间的边缘区域,精确感知消费者;大数据可以帮助商家了解相似客户群、购买偏好、行为轨迹、光顾次数、停留时间……等,辅助完成客户的横向拓展;通过移动互联网的APP应用,通过移动支付可以让用户扔掉卡包;智能传感网络无处不在,加上虚拟技术、增强现实,可能实现各类场景的虚拟与现实结合。

   理解一项本地化的商务(产品或服务)将在多大程度上被互联网侵蚀 ,一个非常好用的指标是“本地系数”(local coefficient)。 本地系数(用字母“L”表示) 定义每一种产品或服务的本地化程度,用0到1来衡量。 每种产品或服务都可以用0到1之间的数字来代表它们的本地系数,系数越高说明该行业或服务的本地化程度越高,就越难以被电商取代,也就是说O2O的机会和可能性越大。

biangejia.O2Obendizhishu2

   指标建构者Mike Ghaffary把本地系数分解为三个部分:(1)E=experiencing(购买后体验),购买后对产品或服务亲身体验的看重程度;(2)T=trying(购买前尝试),购买前需要对产品或服务进行试穿、触摸、观察的看重程度;(3)S=substitutes(可替代程度),线上是否存在产品或服务的可信赖提供者。

biangejia.O2Obendizhishu3

   可以看出,图书、音乐、商品等本地系数较低,很容易被电商取代。而运动健体、牙医等本地系数很高,很难被电商取代,其中的O2O机会就比较大,对于本地系数高的行业和服务,互联网公司的机会在于去影响消费决策的形成。

   我认为在O2O里面最大的一个珠穆朗玛峰就是生鲜O2O ,迄今为止我没有见过任何一家做的牛逼的,包括顺风优选、中粮我买网。我觉得这里面的机会是挺大的,但是对创业者挑战确实挺大。从产地、包装、品类标准化、冷链运输、存储、配送,最后付款,整个周期里要考虑产品的保鲜周期。如果你不能把供应链完完全全打通,很有可能消费者拿到手上的东西是坏掉的。我觉得 生鲜O2O一定是可以做大的,但是确实要把供应链完全打通,我觉得挑战很大。

   我其实看了大量的农业电商,他们做O2O的时候,我觉得都是交了很多学费,到现在都没有起来。我看了很多跟生鲜O2O相关的项目,好像没有让我眼前一亮的,如果有让我佩服创业者的话,我一定投。

   第二个我比较看重的领域是跟医疗相关的服务我们基金也投了两个跟医疗相关的。 我认未来在医疗服务创业里面有两个核心要素: 第一,是软件+硬件+服务的整体结合,否则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商业闭环;第二,这个硬件应用是免费的,依靠服务持续把利润赚回来。 这就要求通过硬件获取的大数据,一定是医疗级的数据。所谓医疗级的数据,就是你采集来的无论是身体的血压、血糖、还是心电等等,不仅仅说是你的健身跑步等这些数据,也不仅只供消费者看,更重要是这些收集到的体征数据能够被医生采纳,去做出诊疗的判断。我觉得必须要变成医疗性的数据才有价值,还要和线下的诊疗服务打通。我看到很多移动医疗服务还是信息模式,很容易或者非常容易被那些拥有强线下诊疗资源的人去弯道超车。其实这个跟旅游一样,旅游里面更重要的能力不是用户,更重要的是对目的地资源的掌控能力。

   尽管百度、58等互联网巨头都在布局O2O,但我认为天使投资人还是非常有机会的。我在投资里面有一个理论,叫“协同投资”,或者叫生态链投资。什么意思呢?比如说 我们要投O2O的话,一定不能投一个单点,就是要在自己认为值得投的赛道里多布局。 只有多点投资,你才会具备协同之间的作用。比如说我投的是一个送餐的,你投的是一个洗脚的。这些公司背后的消费者,很多是可以互用的。我是一个要吃饭的人,可能我也是一个要看病的人,我是一个要看病的人可能我也是一个要洗脚的人。那这样你投了一些创业者之间的话,大家的用户群体是可以协同、可以互用的。


                                                                                                                                              转自:变革家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